在紡織行業追求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再生紗線已成為重要的環保選擇。人們普遍認為,其生命週期碳排放量比原生聚酯低約 70%。
再生紗線繞過原油提取和精煉過程來生產 PET 切片。然而,原生聚酯的生產始於從地下提取的原油或天然氣。這一初始步驟會帶來巨大的環境負擔:勘探、鑽探和開採會消耗大量能源並產生排放。然後原油經過複雜的精煉過程,生產石腦油等中間產品。最關鍵且耗能的步驟是通過一系列複雜的化學反應將石腦油和其他原材料轉化為 PET 切片。這種化學反應通常在250-300°C的溫度和高壓下發生,持續消耗大量的煤炭、天然氣或石油等化石燃料作為能源,並直接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生產一噸原生 PET 切片產生的二氧化碳量很大。
再生紗線源自廢棄的 PET 材料,最常見的是回收的飲料瓶或紡織廢料。將這些廢物轉化為可用紗線的過程所消耗的能源和排放量遠低於生產原生 PET 切片的過程。主要步驟包括收集、分選、破碎、深度清洗、熔體過濾、再造粒或直接紡絲。雖然收集、運輸、清潔和熔化也需要能源,但這些過程的能源強度明顯低於從原油生產和聚合的能源強度,也遠低於從頭開始的複雜石化合成反應所需的能源。物理回收避免了大部分高碳化學反應。
雖然化學回收通常比物理回收消耗更多的能源並排放更少的碳,但它通常仍然低於原始路線。化學過程包括對廢棄的 PET 進行化學解聚,將其分解成單體或小分子中間體,然後再聚合成 PET。這一過程有效地閉合了原材料循環並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然而,目前其總體碳排放量高於物理回收。然而,根據大多數研究和認證數據,即使化學生產產生的碳排放量仍然低於原生聚酯。
使用廢棄的PET瓶或紡織廢料作為生產再生紗線的原材料本身就具有顯著的環境價值。這減少了垃圾填埋場廢物和焚燒的需要,從而降低了碳排放。雖然這些避免的排放通常不包含在產品本身的碳足跡中,但考慮到整個材料系統的整體環境影響,它們被認為是回收材料的顯著積極環境效益,支持預計減少 70% 的排放。
回收類型 | 流程說明 | 排放水平 |
---|---|---|
物理回收 | 收集清洗熔紡 | 最低排放量 |
化學品回收 | 解聚和再聚合 | 中等排放量 |
廢物管理 | 不適用 | 避免處置排放 |